成都商報記者 謝佳君
  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盤點總結的關鍵時刻,如何總結好活動經驗、運用好活動成果備受關註。昨日,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理論研討會舉行,總結成都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為探索建立踐行長效機制提供借鑒。
  會上,來自8個單位的有關負責人作交流發言,從不同角度回顧總結踐行群眾路線、改進工作作風的經驗做法。此外,成都市在全市開展了群眾路線理論研究論文徵集活動,收到推薦文章108篇,其中42篇入選《成都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理論研討論文集》,成為成都市黨的群眾路線理論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視三問”工作法
  群眾工作的成都答卷
  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是“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的重要內容。成都市委要求黨員幹部走進基層、深入群眾,引導黨員幹部進一步用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論,強化力量和依靠意識,充分相信群眾,問需於民;緊緊依靠群眾,要懷著對群眾的謙虛之心,視群眾為老師,問計於民,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一系列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與此同時,成都推進問效於民,強化黨員幹部公僕觀,為落實黨的宗旨提供載體和制度安排。市委把“人民高不高興”、“人民贊不贊成”、“人民滿不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最高衡量標準。通過信息公開、第三方測評、群眾評議、社會監督等多種“問效於民”的手段,對全市重點工作、重大民生項目、黨風廉政及政務環境建設等進行了全面評價,並把評價成功作為改進工作的依據和政績考核的標尺。
  成都大學課題組評價
  由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屠火明,成都大學政治學院院長、教授彭時平組成的成都大學課題組認為,成都市委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入貫徹“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是以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為主線、貫穿決策執行監督全過程的群眾工作法。課題組評價說,“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使黨員幹部走出機關,走進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窗口,站在目前成都發展最關鍵、群眾最關註的領域,是群眾切身利益所在。“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不僅是成都密切聯繫群眾,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基礎性、關鍵性舉措,是黨的教育實踐活動的成都答卷,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成果。
  把握群眾話語特征 提升新媒體服務水平
  在信息傳播去中心化的新媒體時代,要求黨員幹部主動學習新媒體和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要求,將新媒體技術與群眾工作有機結合,運用新媒體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
  成都搭建了以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手機報、政務微信為重點內容的新媒體體系,建立微博訴求響應、轉派、發佈制度,創新群眾訴求辦理的網站公開機制,並且運用政務微博、政府門戶網站等載體探索群眾網絡問政新機制。
  市社科院課題組評價
  成都市社科院課題組對成都在這一領域的探索進行了調查研究。根據調查,成都建構立體化信息服務體系暢通網絡訴求表達。成都的政務微博和政府門戶網站已形成多部門參與、縱橫向結合的矩陣體系。在此基礎上,借助服務體系和相應的平臺,構建了較為暢通的民生訴求表達渠道,並通過市級、區(市)縣部門聯動,建立了民生訴求回應的制度機制。同時,探索網絡問政新機制促進網絡參與,開闢網絡聽證會、政風行風熱線、市民話題等便於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群眾主動發起或參與的網絡互動渠道。
  此外,成都還探索網絡服務的群眾滿意度評價機制,從制度規範上保證了新媒體服務群眾工作的落實到位。
  務實踐行群眾路線 深化統籌城鄉改革發展
  成都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統籌城鄉改革發展中創新並形成了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五個堅持”的基本經驗,包括始終堅持以破解“三農”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制度創新的系統性和配套性;始終堅持努力實現城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始終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相統一;始終堅持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工作方法。
  省社科院課題組評價
  四川省社科院課題組認為,成都在未來的改革中,要堅持群眾路線,應堅持“四個轉變”、“四個必須”。“四個轉變”包括推動統籌城鄉改革由“行政驅動”向“行政和市場雙驅動”轉變;推動統籌城鄉改革由“財政支撐”向“財政和社會資本雙支撐”轉變;推動統籌城鄉改革由“試點探索”向“攻堅克難”轉變;推動統籌城鄉改革由覆蓋“戶籍人口”向“實有人口”轉變。“四個必須”包括必須充分保護並努力實現農民的財產權;必須努力搭建農民深度參與平臺;必須高度重視利益均衡和社會公平;必須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多元主體參與治理 促進城市管理轉型升級
  為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成都在城市治理中緊緊圍繞“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與效率”和“向基層社區與群眾還權、賦能”兩大目標,著力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一是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剝離街道經濟職能、設立社區服務站、推進大科室、建立群眾考核評估機制和社區工作准入制等措施,促進了政府職能和社區自治雙歸位。二是首創社區/農村公共財政制度,將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並建立逐年增長的長效機制,為居民自治的實現提供了保障。三是引入市場和社會主體,通過培養和發展各類社會組織、不斷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從而促進政府職能歸位。
  市社科院課題組評價
  成都市社科院課題組研究認為,成都近年高度重視群眾主體在城市管理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服務群眾、依靠群眾”的思想指導下,形成了以黨委領導為核心引擎,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保障,以社區自治和社會組織發展為重要抓手的多元驅動城市治理模式。
  會場聲音
  金堂縣委書記金城:
  像快遞一樣快速有效處理群眾訴求
  金堂縣探索建立了“三民”工作法,通過開展“民情家訪”、繪製“民情地圖”、開通“民情快遞”,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其中,“民情快遞”建立了“五級全覆蓋”訴求快遞工作流程,讓群眾訴求像一件件快遞一樣精準、快速、有效處理。
  都江堰市委書記張餘松:
  把成都村政學院建成接地氣的平臺
  都江堰堅持把成都村政學院辦學理念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面向全國最基層幹部開展培訓,創新了教育實踐活動的載體,豐富了活動內容,努力把村政學院建成“接地氣、連民心”的服務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的新平臺,切實提高群眾路線教育的實效性和學院密切聯繫群眾的意識與能力。
  彭州市委書記韓軼:
  探索社會協商對話制度
  彭州在全市搭建了社會協商對話平臺,推動“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落地生根。其中建立了鎮、村(社區)、企(事)業單位三級對話平臺。如,鎮協商會成員從鎮幹部、村(社區)議事會成員、新型職業農民等人才中推薦產生,基層群眾不低於75%,主要就涉及群眾切實利益和該鎮全局重大事項開展協商。  (原標題:“三視三問”工作法 踐行群眾路線的成都答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10ecbx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