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抗癌食物第一名3改革項目盤點 ③
  今年4月,羅湖區東門街道通過合法取證、信息公開、發動群眾參與等方式,成功啃下職業乞討擾民這塊“硬骨頭”。隨著越來越多群眾知悉職業乞丐的真相,駐足捐款的人越來越少,乞討攤位也漸漸撤離,二胎昔日街區乞丐遍佈的境況不再。近8個月來,記者多次回訪東門,未見成群的職業乞討者“回潮”。
  難點乞支票貼現討占道擾民政府執法兩難
  日均人流量超過50萬人次的東門老街是深圳最繁華熱鬧的商圈,每天人頭攢動,行人摩肩接踵。而這裡也曾是“丐幫”雲集之地。去固態硬碟年10月以來,僅東門商業步行街一帶每天就有10宗以上乞討行為,最高峰時達29宗57人次。
  占道乞討曾被東門街道視為“東門之痛”。步行街人多嘈雜時,乞討者在人流密集區各顯神通,以吸引路人註意。有的盤踞在道路中央,令道路更加壅塞難行;有的用超大功率的音箱播放音樂,震天轟鳴使周邊店主不堪其擾,投訴頻頻。而執法人員在依法對占道乞討進行勸阻時,常遭遇暴力抗法,圍觀的房屋貸款市民也紛紛指責執法人員沒愛心。為了發動更多群眾參與其中,東門步行街還成立一支商家義工隊,但也抵擋不住乞討者的石頭、墨水“攻勢”。
  在執法過程中,東門“丐幫”的諸多疑點一一浮現。“乞討是一種自我救助,底線是保證生存,一般都是就近乞討,而且不會攜帶太多道具”,東門街道執法隊副隊長賴永強回憶,執法隊員在勸離乞討者時,常看到形單影隻的人背後突然衝出一些同伴為其“出頭”;殘障人士的乞討定時定點,風雨無阻,有人甚至在無人處突然直立行走;邊喝酒邊帶孩子乞討的女人聽到勸阻後將孩子拋向空中……
  種種狐疑之下,東門街道聯合多部門對乞討者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摸底和跟蹤,反覆甄別生活困難者和職業乞丐,對職業乞丐的基本情況進行充分調查。一系列證據顯示,許多乞討者背後有職業組織,有上下班制度和與之配合的同伙,有人甚至住在高檔小區,乞討有車接送;有的白天易容成生計艱難、白髮蒼蒼的老人,晚上脫下裝束,變回身強體健的年輕人。
  突破收入銳減“假乞丐”撤離
  “該不該向社會公佈他們的真實情況?公佈後會不會產生負面效果?”東門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羅志威坦言,自己曾用了很長時間思考這些問題,最終決定聯繫媒體,將掌握的信息公之於眾。
  從去年4月6日開始,一系列披露東門職業乞丐真實情況的報道出現在各大媒體上。與此同時,東門街道還將媒體的報道製作成“溫馨提示牌”,放置在職業乞丐的身邊,併在步行街區的LED屏等戶外媒體上滾動播出揭露職業乞討真實面目的電視新聞節目,許多路人駐足觀看。
  社會輿論隨之不斷升溫,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指向欺騙市民的“假乞丐”。“本來可以自食其力……說大了就是一個破壞公共信用體系的行為”,市民張先生在微博中憤怒地寫道。在東門步行街,記者隨機採訪了30位市民,僅有2位市民表示自己仍然會毫不猶豫地捐款給乞丐,其餘28位市民則感到“被傷害”,他們中有13位表示以後會增強判斷力,視情況決定是否幫助乞丐。
  “在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裡,人人都很富足,一小部分人願意犧牲富足,去過一種逍遙快樂的生活,就去乞討,大家也願意幫助他們”,市民李女士說,“但是要看到,崇尚勞動、不喜歡不勞而獲,還是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從事出版業的沈女士也表示,“我願意花錢幫助別人不挨餓,但對有能力掙錢的人,如果還要用吃不起飯作為理由去乞討,無法奉陪。”
  短短兩周內,羅湖區東門街道執法隊經歷了一次“大逆轉”——往日磨破了嘴皮也未必能把成群的乞討者勸走,這次他們卻因為收入銳減而不聲不響轉移了陣地。即使在東門人流量爆棚的周末,也不見占道乞討者的蹤跡,僅有一兩名乞討者在地鐵站走道、小巷道中隨處一坐,靜靜乞討。
  “假乞丐”被曝光後,乞討者謝彬仍留守在東門。他告訴記者,儘管“假乞丐”的新聞會讓自己遭到一些質疑,但他“對得起自己良心”。兩個月後,他前往貴州做了建築工人,他坦言通過乞討已經籌到了2萬元給孩子治病,而且也有好心人告訴他如何尋求公益組織的幫助,“我肯定不能永遠去街上要錢,最後還是要工作的”。
  經驗“公眾參與是最大正能量”
  東門步行街多位商戶向記者證實,東門“丐幫”收入銳減是市民知曉真相後的自發選擇。“以前三五分鐘就能看到一個人蹲下來投錢,或者站住打開錢包”,一位店主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乞討真相,駐足的人慢慢變少,乞討攤位也漸漸消失。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職業乞討者失去市場,東門街道執法隊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在深圳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委員吳立民看來,東門最值得借鑒的是把真實情況披露給市民,今後深圳治理這類現象可將東門作為模板。“政府信息公開,一個開放的社會可以將問題化解於無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長江在評價此事時說。
  吳立民介紹,自己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註流浪乞討現象。數年前,深圳街頭有很多賣花童,他們中有很多人被犯罪團夥所控制。相關部門調查和媒體曝光後,不法分子的騙局被揭穿,此類群體再也沒有出現。
  東門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羅志威表示,在公佈真相的過程中,與新聞媒體的良好溝通起到了關鍵作用。“邀請媒體自主調查、自主判斷,在一些大的行動之前先召開媒體通氣會,讓媒體參與決策和信息披露,更能獲得老百姓的認可”。
  “公開信息,尋找共識,讓老百姓自己作判斷和選擇”,據他分析,過去城市管理問題頻遭詬病,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為了通過考評而埋頭苦幹,缺少公眾參與,“誰都想要讓街區更有秩序、更舒心,政府和公眾的意願是一致的”。羅志威告訴記者,此次東門大批“丐幫”撤離更讓他堅信——“公眾參與是社會管理最大的正能量”。
  ■記者點評
  城市管理應改變大包大攬模式
  流浪乞討者該不該得到幫助?答案是肯定的。職業乞討妨礙公共秩序該不該管?答案也是肯定的。一面是市民的愛心和乞討者的困窘,一面是道路受阻、賣唱擾民,以及一些職業乞討背後可能涉嫌的詐騙、人口買賣和人身傷害等犯罪行為,如何權衡、如何處理,對基層治理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城市管理的一種思路是政府主動管——例如派出執法人員勸離占道乞討者和賣唱擾民者。按以往的經驗,這樣的方式行政成本較高,而且常常得不到理解;另一種思路是主動與公眾溝通,例如尋找彼此在城市管理這個問題上的共識,說說自己的難處,公佈執法和調查彙總獲得的真實情況,讓公眾一起參與到城市管理之中。
  通過信息公開、發動市民,東門街道解決了許多基層政府共同面對的社會管理難題,也贏得了公眾的支持。究其原因,東門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羅志威的體會很有借鑒意義:“公眾參與是社會管理最大的正能量”。以往一些城市事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卻得不到支持,根源正在於缺乏公眾參與。少一些一廂情願、大包大攬,多一些信息公開、政民對話,公眾參與方能達成。
  不過,弱勢群體的境遇遭際理應得到社會的多元救助,也期待更高層級的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能夠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牽線搭橋。
  策劃:呂冰冰 統籌:楊磊
  撰文:劉昊  (原標題:信息公開 讓“假乞丐”沒了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10ecbx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